close

今年九月被朋友拉去六福萬怡酒店幫忙,原本只是單純地接待年輕醫師報到進場的工作,卻被講座的題目「口腔顎面外科,一生無憾的旅程 謝明吉醫師/風華診所」小小的吸引了一下。喜歡看書的我,總記得日本「經營之聖」稻盛和夫的書名:一生懸命,這四個字真有日本人那種職人精神的觸動。而”一生無憾”,感覺上更有歷經滄桑,最終砥礪成就的感覺,當下就對謝明吉醫師的演講內容有點好奇。當天的講座幾乎爆滿,未能現場聽講有點可惜,所幸,最近朋友傳來了Youtube上的演講影片,也算是彌補了遺憾。

 

謝明吉醫師在影片中提到,在醫療的過程中,病人的滿意度其實是一個「浮動的狀態」,所以容易演變成醫療糾紛,醫生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。還有一點,他說過去的社會對醫生比較感激,但這些年來卻改變了許多,讓謝明吉醫師必須持續調整適應這些變動。我聽著這些話,忽然覺得,外科醫師行醫生涯,因為要持續為不同病人施行大大小小的開刀手術,還要面對難以避免的醫療糾紛指責手術失敗,醫生的心理壓力真的是不小呀。

 

看完影片,忍不住腦洞大開的我就在想…醫生因為醫療糾紛被告的時候,會不會後悔當初醫治這位病人;不是因為醫生有醫療疏失,而是因為病人因浮動的期待落空、不滿意,而引發醫療糾紛,甚至對醫生提出告訴?或許在病人心中,也同樣帶著遺憾,甚至後悔:為什麼我當初會選擇這位醫生來開刀卻手術失敗?天底下有這麼多醫生可供選擇,我卻找了這個醫生?

 

我無法得知這些答案。我個人、我的家庭甚至親朋好友,並沒有這類經歷讓我可以借鑑分析。但我這樣想著,作為一名醫生,若無過失的醫療行為,應該覺得很冤枉因為無法滿足病人過度的期望,而被病人告上法院;這不僅是對這個醫生專業能力的質疑,還可能會讓醫生開始懷疑,這條行醫之路究竟值不值得繼續走下去。

 

當謝明吉醫師說到「解離自己」、「堅定初心」的時候,我心裡有些訝異,這還是第一次聽到有醫生這樣坦然地說~治病並不只是一股腦地去拯救單一病人,還有更多患者需要照顧,或許這才是真實的醫療世界吧。每位病人的期望不同,理解能力不同,滿意的標準也不一樣,有時候病人期望值過高反而成為醫療糾紛的根源。醫生能做的,是提供專業醫學知識、看診經驗和手術技術,努力去實現合理的醫療效果。這樣的心得,或許是醫生在長年行醫和可能面對多次醫療糾紛後的「修煉」。

 

我不清楚一位醫生的行醫歷程究竟會多麼曲折,但我猜,這條路應該是充滿著自我質疑的,可能是無數個夜晚反覆思索後,才能找到的一種平衡。或許他們不再去在意所有的「讚揚」,也不再因為個別的「批評」而痛苦,只是盡職地為那些選擇相信他們的病人盡心盡力。世間有百工百業,看來需要動刀手術的外科醫師才是那種”一生懸命”的行業,當醫生要經歷多少故事,最後才能一生無憾呢?

 

有機會不妨看看風華診所謝明吉醫師的演講(鏈結在這裡https://youtu.be/xpcL0RY46Jk?si=oY6hSEHzcYC1pVm-),當有一天我們躺在手術台上的時候,我們應該會希望那位主刀醫師也是一位”一生無憾”的醫者吧,阿彌陀佛,善哉善哉。

 

原作者授權同步發表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恬點 的頭像
    恬點

    恬點,再甜一點

    恬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